一、核心岗位职责清单
- 职责一:设计并实施个性化感统训练方案,以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。
- 职责二:评估学生的感统发展水平,制定相应的评估报告,并向家长反馈。
- 职责三:组织和开展感统训练课程,确保课程内容符合儿童发展规律。
- 职责四:与家长沟通学生的训练进展,提供专业指导与建议。
- 职责五:参与专业培训与学习,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与感统训练方法。
- 职责六:维护和管理感统训练设备,确保其安全及有效性。
- 职责七:记录并分析学生的训练数据,评估训练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。
二、职责与日常任务详细说明
设计并实施个性化感统训练方案
- 日常任务: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需求,设计个性化的训练方案,并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。
- 协调沟通:与心理医生、特教老师等专业人员沟通,获取学生的全面情况。
- 工作成果:生成个性化训练方案文档和实施进度表。
评估学生的感统发展水平
- 日常任务:使用标准化评估工具对学生进行感统能力测试,并记录结果。
- 协调沟通:与其他教师及心理专家合作,获取更全面的评估。
- 工作成果:撰写评估报告并整理成册,提供给家长和学校管理层。
组织和开展感统训练课程
- 日常任务:制定课程大纲,准备必要的教学材料,组织课堂活动。
- 协调沟通:与教务处协调课程安排,确保课程正常进行。
- 工作成果:课程计划及教案,课堂活动记录及学生反馈。
与家长沟通学生的训练进展
- 日常任务:定期与家长进行交流,告知学生的训练效果及需要改进的地方。
- 协调沟通:与家长保持良好关系,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。
- 工作成果:沟通记录及反馈表,家长满意度调查结果。
参与专业培训与学习
- 日常任务:定期参加行业内的培训和研讨会,更新专业知识。
- 协调沟通:与同行交流学习经验,获取新的训练方法。
- 工作成果:培训证书、学习总结报告。
维护和管理感统训练设备
- 日常任务:定期检查训练器材的安全性和功能,进行必要的维修与保养。
- 协调沟通:与设备供应商沟通,确保设备的更新与更换。
- 工作成果:设备维护记录,设备安全检查报告。
记录并分析学生的训练数据
- 日常任务:收集学生训练过程中的数据,进行定期的分析与总结。
- 协调沟通:与数据分析团队合作,利用数据支持教学决策。
- 工作成果:训练效果分析报告,改进措施建议书。
三、典型工作场景或真实案例举例说明
案例一:个性化训练方案的设计与实施
- 背景情境:一名学生在感统能力测试中发现运动协调能力较差,影响日常活动及学习。
- 工作任务:感统训练教师与心理医生共同评估后,设计了针对该学生的个性化训练方案,包括平衡能力提升与手眼协调训练。
- 具体操作:教师在训练课程中使用不同的器材,如平衡木、投掷球等,进行多样化的训练。
- 沟通协调:与家长定期沟通,反馈学生的进展,并根据反馈调整训练内容。
- 工作成果:学生在后续的评测中,感统能力明显提高,家长对训练效果表示满意。
案例二:家长沟通与训练进展反馈
- 背景情境:某学生的训练效果不明显,家长对此表示关注。
- 工作任务:感统训练教师组织了一次与家长的沟通会议,详细介绍了学生的训练情况及存在的问题。
- 具体操作:教师准备了详尽的训练数据和评估报告,分析学生的进步及需改进的地方。
- 沟通协调:与家长深入交流,解答疑惑,并共同探讨可行的改进措施。
- 工作成果:家长对教师的专业性表示认可,后续与教师协作推进学生的感统训练。
四、职责衡量方式与绩效考核标准说明
绩效考核维度:
- 学生训练效果:通过定期测试及家长反馈评估学生的感统能力提升情况。
- 课程实施情况:课程的完成率、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及效果反馈。
- 家长满意度:通过问卷调查或沟通记录评估家长对教师工作的满意程度。
- 专业发展:参与培训的次数及学习成果的应用情况。
具体考核指标:
- 学生感统能力提升率:如通过前后测试的数据对比,提升率达到80%以上视为优秀。
- 课程安排及实施的完整性,达成率应在95%以上。
- 家长满意度调查结果,满意率需达到90%以上。
- 专业培训参与频率,每年至少参加2次相关培训。
五、关键行业或技术术语准确定义
- 感统训练:即感觉统合训练,旨在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和感知活动,帮助儿童提升其感觉处理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,以促进其身心发展。
- 评估报告:对学生在特定领域的表现进行系统分析后的书面文件,包含评估结果、观察记录及改进建议。
- 个性化训练方案: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、能力及发展水平量身定制的训练计划,旨在最大限度地提升训练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