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核心岗位职责清单

  1. 职责一:制定并优化生产计划,以满足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的平衡。
  2. 职责二:管理物料采购与库存,确保生产线的持续运作。
  3. 职责三:协调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,确保信息流畅和资源的合理配置。
  4. 职责四:监控生产进度与物料使用情况,及时调整计划以应对突发情况。
  5. 职责五:分析生产数据,评估生产效率并提出改进建议。
  6. 职责六:编制和维护生产相关的文档和报告,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。

二、职责与日常任务详细说明

职责一:制定并优化生产计划

  1. 具体任务与步骤

    1. 收集市场需求预测数据。
    2. 评估生产能力,包括设备、人员和物料的可用性。
    3. 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,包括生产时间表和产量目标。
    4. 定期审查和调整生产计划以应对变化。
  2. 协调部门

    1. 销售部门:获取市场需求信息。
    2. 生产部门:确认生产能力和资源状况。
  3. 交付物

    1. 生产计划表。
    2. 需求预测报告。

职责二:管理物料采购与库存

  1. 具体任务与步骤

    1. 制定物料采购计划,确保及时采购所需物料。
    2. 监控库存水平,确保物料不会短缺或过剩。
    3. 与供应商沟通,确认交货时间和质量标准。
  2. 协调部门

    1. 采购部门:协作进行物料采购。
    2. 仓储部门:管理库存和入库出库流程。
  3. 交付物

    1. 物料采购计划。
    2. 库存报表。

职责三:协调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

  1. 具体任务与步骤

    1. 定期召开跨部门会议,讨论生产进度和市场需求。
    2. 及时沟通生产中的问题,确保各方了解最新信息。
  2. 协调部门

    1. 销售部门:获取销售数据。
    2. 生产部门:确保生产顺利进行。
  3. 交付物

    1. 会议纪要。
    2. 跨部门沟通记录。

职责四:监控生产进度与物料使用情况

  1. 具体任务与步骤

    1. 实时跟踪生产进度,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瓶颈。
    2. 记录物料使用情况,确保物料消耗在合理范围内。
    3. 针对突发情况,及时调整生产计划。
  2. 协调部门

    1. 生产部门:获取生产进度数据。
    2. 质量管理部门:确保物料使用合规。
  3. 交付物

    1. 生产进度报告。
    2. 物料使用情况分析报告。

职责五:分析生产数据

  1. 具体任务与步骤

    1. 收集和整理生产数据,包括产量、效率和废品率。
    2. 进行数据分析,识别改进的机会。
    3. 提交分析报告,并提出改进措施。
  2. 协调部门

    1. 数据分析团队:获取数据支持。
    2. 生产部门:实施改进方案。
  3. 交付物

    1. 生产数据分析报告。
    2. 改进建议书。

职责六:编制和维护生产相关的文档和报告

  1. 具体任务与步骤

    1. 制作生产相关的操作手册和流程文档。
    2. 定期更新生产报告,确保数据的准确性。
    3. 维护文档的版本控制,确保信息的可追溯性。
  2. 协调部门

    1. 质量管理部门:确保文档符合标准。
    2. IT部门:支持文档的存储和管理。
  3. 交付物

    1. 操作手册。
    2. 生产报告。

三、典型工作场景或真实案例举例说明

案例一:应对突发订单增加

背景与任务
某制造公司收到一项突发的大量订单,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生产。

具体操作

  1. 生产计划人员迅速收集销售部门的订单信息,并评估生产能力。
  2. 召开跨部门会议,确保生产、采购和销售部门协同工作。
  3. 通过加班和调配资源,调整生产计划以满足订单需求。

沟通协调

  1. 与销售部门密切沟通,确认客户的交付时间。
  2. 与采购部门协调,确保所需原材料及时到位。

成果
成功在约定时间内完成生产,并获得客户的高度评价。

案例二:库存过剩的解决方案

背景与任务
某产品的销量未达预期,导致库存过剩,需制定解决方案。

具体操作

  1. 生产计划人员分析库存数据,确认过剩物料类型。
  2. 召开会议与销售部门探讨促销方案,以降低库存。
  3. 制定调整生产计划,减少该产品的生产量。

沟通协调

  1. 与销售部门协商促销活动的细节。
  2. 通知采购部门暂停相关物料的采购。

成果
通过促销活动,库存显著减少,企业有效控制了成本。

四、职责衡量方式与绩效考核标准说明

  1. 企业考核维度

    1. 生产计划的准确性:依据实际生产量与计划产量的偏差评估。
    2. 物料库存周转率:通过计算库存周转天数评估物料管理的有效性。
    3. 生产效率:通过产出单位时间的产量评估。
    4. 跨部门协调效果:基于项目进展和反馈进行评估。
  2. 具体考核指标

    1. 生产计划偏差率 ≤ 5%;
    2. 库存周转天数 ≤ 30天;
    3. 生产效率提升 ≥ 10%;
    4. 跨部门沟通反馈满意度 ≥ 80%。
  3. 典型表现形式

    1. 计划达成情况良好,且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。
    2. 库存管理有效,保持在合理水平,避免资金占用。
    3. 跨部门合作顺畅,信息共享及时,问题解决迅速。

五、关键行业或技术术语准确定义

  1. 生产计划(Production Planning):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制定的详细生产安排,包括生产时间、数量和资源配置。
  2. 物料管理(Material Management):对物料的采购、储存、使用和消耗进行系统管理,确保生产所需物料的及时供应和有效利用。
  3. 库存周转率(Inventory Turnover Rate):衡量库存管理效率的指标,计算公式为一年内销售成本与平均库存的比率。

通过以上内容,希望能为您提供对生产计划/物料管理(PMC)(生产营运)岗位的深入了解,有助于您在职业规划与决策中的更好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