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核心岗位职责清单

  1. 审核并评估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,确保符合公司标准。
  2. 监控供应商的质量表现,分析数据并制定改进计划。
  3. 协调并执行供应商的质量审核和现场评估,识别潜在风险。
  4. 制定并更新供应商质量管理相关的标准操作流程(SOP)。
  5. 处理供应商质量问题,实施纠正措施并跟踪效果。
  6. 与供应商进行技术沟通,提供质量改进建议与支持。
  7. 定期编制质量报告,向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。

二、职责与日常任务详细说明与展开

  1. 审核并评估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,确保符合公司标准

    1. 日常任务:收集并审核供应商提交的质量管理文件,进行现场审核。
    2. 协调部门:与采购部、质量部合作,确保审核标准的统一。
    3. 交付物:审核报告及评估结果反馈。
  2. 监控供应商的质量表现,分析数据并制定改进计划

    1. 日常任务:定期收集质量数据,使用统计工具进行分析,识别质量趋势。
    2. 协调部门:与供应链管理部合作,获取生产和交付数据。
    3. 交付物:质量监控报告,包含改进建议。
  3. 协调并执行供应商的质量审核和现场评估,识别潜在风险

    1. 日常任务:制定年度审核计划,安排现场审核,记录审核发现。
    2. 协调部门:与供应商及内部相关部门(如生产、工程)进行沟通。
    3. 交付物:现场审核报告及风险评估表。
  4. 制定并更新供应商质量管理相关的标准操作流程(SOP)

    1. 日常任务:根据审核结果和行业变化,修订和发布SOP文件。
    2. 协调部门:与质量管理部门及法规合规部门进行协作。
    3. 交付物:正式发布的SOP文件及培训材料。
  5. 处理供应商质量问题,实施纠正措施并跟踪效果

    1. 日常任务:收集并分析质量投诉,协助供应商制定纠正措施。
    2. 协调部门:与供应商及质量保证团队密切沟通。
    3. 交付物:纠正措施落实报告及效果验证结果。
  6. 与供应商进行技术沟通,提供质量改进建议与支持

    1. 日常任务:定期召开技术交流会议,分享最佳实践与技术要求。
    2. 协调部门:技术支持团队及研发部门的参与。
    3. 交付物:会议记录及技术支持文档。
  7. 定期编制质量报告,向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

    1. 日常任务:整合质量数据,编写月度及季度质量报告。
    2. 协调部门:与各相关部门收集信息,确保报告准确。
    3. 交付物:质量报告及管理层演示文稿。

三、典型工作场景或真实案例举例说明

案例一:供应商质量审核

  1. 背景与任务:某电子产品公司需对新引入的供应商进行质量审核,以确保其产品质量符合公司标准。
  2. 具体操作:供应商质量工程师制定审核计划,组织审核小组,前往供应商现场进行审核。审核过程中,工程师与供应商管理层沟通,检查生产流程及质量管理文件,记录发现的问题。
  3. 沟通协调:审核结束后,工程师将审核结果与采购部及质量部沟通,提出改进建议。
  4. 工作成果:形成的审核报告详细记录了审核发现,并提出了可行的改进措施,最终为供应商的质量提升提供了方向。

案例二:质量问题处理

  1. 背景与任务: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某一批次零件存在质量缺陷,需迅速处理并防止后续问题。
  2. 具体操作:供应商质量工程师立即与供应商联系,收集缺陷数据,分析问题根源。随后,协助供应商制定纠正措施,要求其在一周内落实改进。
  3. 沟通协调:工程师与生产部保持密切联系,确保生产线得到及时信息更新。
  4. 工作成果:纠正措施得到实施后,质量问题得到有效控制,工程师编写了效果验证报告,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都了解改进效果。

四、职责衡量方式与绩效考核标准说明

  1. 绩效考核维度

    1. 质量审核合格率:供应商审核合格率应达到85%以上。
    2. 纠正措施落实率:所有提出的纠正措施应在规定期限内落实达到90%。
    3. 数据分析准确性:质量监控报告准确性需达到95%以上。
    4. 客户投诉处理时效:客户投诉处理需在48小时内完成初步响应。
  2. 考核指标与数据标准

    1. 每季度对供应商的质量表现进行综合评分,得分低于70分的供应商需制定整改计划。
    2. 统计每月质量问题的发生频率,并进行趋势分析。
  3. 典型表现形式

    1. 达成高质量审核合格率和纠正措施落实率的工程师可能会被评为“优秀员工”并获得绩效奖金。

五、关键行业或技术术语准确定义

  1. 质量管理体系(QMS):一套用于管理组织的质量方针、目标、过程和资源的系统,旨在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。
  2. 标准操作流程(SOP):一套详细的书面指导,描述组织中各种操作的标准化步骤,确保一致性和合规性。
  3. 纠正措施:针对已识别的不合格情况所采取的行动,以消除其原因并防止其再次发生的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