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核心岗位职责清单
- 职责一:操作注塑机进行塑料成型,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。
- 职责二:定期进行设备保养与维护,保障设备正常运转。
- 职责三:监控生产过程中的温度、压力等参数,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。
- 职责四:对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处理与记录,减少生产损失。
- 职责五:协助进行产品质量检验,确保成品符合技术要求。
- 职责六:参与生产工艺的优化与改进,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。
二、职责与日常任务详细说明
职责一:操作注塑机进行塑料成型,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。
- 日常任务与步骤:
- 根据生产计划设置注塑机的参数,包括温度、压力、注射时间等。
- 装料,将塑料原料放入注塑机料斗中。
- 启动机器,监控注塑过程,确保顺利成型。
- 协调沟通:
- 与生产调度员沟通生产计划,确认生产任务及时间。
- 与材料供应部门协调,确保原料及时到位。
- 交付物定义:
- 成型产品的合格率报告及生产记录表。
职责二:定期进行设备保养与维护,保障设备正常运转。
- 日常任务与步骤:
- 按照设备保养手册,定期清洁和检查注塑机。
- 记录保养及维护情况,及时更换损耗零件。
- 协调沟通:
- 与设备维修工程师沟通,报告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。
- 交付物定义:
- 维护记录表和设备保养报告。
职责三:监控生产过程中的温度、压力等参数,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。
- 日常任务与步骤:
- 定时检查机器运行参数,记录并分析数据。
- 发现异常情况时,及时调整机器参数或停机处理。
- 协调沟通:
- 与质量检验员沟通,确保生产样品符合质量标准。
- 交付物定义:
- 参数监控记录表和质量控制报告。
职责四:对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处理与记录,减少生产损失。
- 日常任务与步骤:
- 监控生产线,发现问题时立即停机检查。
- 记录故障情况及处理结果,反馈给主管。
- 协调沟通:
- 与生产主管沟通,及时汇报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。
- 交付物定义:
- 故障处理记录及异常情况报告。
职责五:协助进行产品质量检验,确保成品符合技术要求。
- 日常任务与步骤:
- 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成品的抽样检查。
- 记录检查结果,标记不合格产品,反馈给质量部门。
- 协调沟通:
- 与质量控制部门沟通,了解最新的检验标准与要求。
- 交付物定义:
- 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和不合格品记录表。
职责六:参与生产工艺的优化与改进,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。
- 日常任务与步骤:
- 提出生产工艺改进建议,参与讨论与实施。
- 记录改进后的生产数据,分析效果。
- 协调沟通:
- 与工艺工程师沟通,了解工艺改进的可行性。
- 交付物定义:
- 改进方案报告及效果评估表。
三、典型工作场景或真实案例举例说明
案例一:
背景与任务:在某塑料制品厂,由于新材料引入后,生产过程中出现频繁的产品缺陷,生产效率下降。
行动与步骤:
- 注塑工负责监控新材料使用情况,发现注塑机温度设定不当。
- 向生产主管汇报后,调整温度设置并进行参数测试。
沟通协调:与质量控制部门协作,确认新的产品标准并进行抽样检查。
工作成果:通过参数调整,产品缺陷率降低至符合标准范围内,生产效率恢复正常。
案例二:
背景与任务:设备老化导致注塑机频繁故障,影响生产进度。
行动与步骤:
- 注塑工定期检查设备,发现某部件磨损严重,立即停机并进行报告。
- 与维修工程师协作,安排设备检修。
沟通协调:与生产调度员沟通,调整生产计划以减少故障带来的影响。
工作成果:修复后设备恢复正常运转,生产效率提升,减少了因设备故障造成的损失。
四、职责衡量方式与绩效考核标准说明
绩效考核维度:
- 生产合格率:合格产品数量与总生产数量的比例。
- 故障处理时效:从故障发生到问题解决的平均时间。
- 设备保养记录完整性:完成保养计划的及时性与完整性。
考核指标与数据标准:
- 生产合格率目标:≥95%。
- 故障处理时效:≤30分钟。
- 设备保养记录:100%按时完成。
表现形式:
- 高合格率和低故障率的表现将被视为优秀,可能获得奖金或晋升机会。
五、关键行业或技术术语准确定义
- 注塑:一种将熔融塑料注入模具中,经过冷却后形成塑料制品的成型工艺。
- 注塑机:用于进行注塑成型的设备,主要包括液压系统、注射系统和控制系统。
- 合格率:产品合格数量与总生产数量的比例,是衡量生产质量的重要指标。